对于饵料,都说水温高用香,水温低用腥,为什么没见有人用南极虾粉单开?是的,太腥了!腥的不正常了,和小药加多了的效果一样,鱼平时都没见过这么腥的食物。因此钓鱼用饵,味道别太重。为什么蚯蚓是万能饵?自然水域里很多鱼都吃过蚯蚓,他们感觉很安全,就连有的草鱼也吃蚯蚓。前段时间一个钓友用牛粪开饵,鱼货很不错。就是因为牛粪也是鱼平时能吃到的食物,因此降低了警惕性。
大家都知道,摸过鱼的手不要直接抓鱼饵,钓鱼时慎用风油精,现在说下窝子里面水底鱼的情况。如果大家仔细找的话,有一段一个小时左右的日本钓鱼节目配水下录像,台湾人普通话配音,讲的非常好,水下录像让日本的台钓高手都觉得不可思议。先用雾化好的饵料打窝,鲫鱼来了之后,体型相对小的在窝子中间,体型大的在周围,慢慢吸食地上散落的窝料。大的在边上,说明大鱼的警觉性要高。但是鲫鱼吸食不同于鲤鱼,嘴巴相对较小,把窝底散落的饵料吸起来都费力,所以鱼不停的小范围转向,为的是尾巴的摆动激起水流紊乱,把水底的窝料卷起来悬浮,然后再吸入口中。毕竟鲫鱼的嘴巴张开基本上是正前方,不像鲮鱼嘴那样,要吸食底层的窝料,身体姿态最好是头向下尾部向上45度,但是这个动作比较难,还费体力,所以就用尾巴把窝料搅起来。直到把水底的窝料吃的干干净净,还是没有动口吃饵,而是尾巴对着饵团揺,加速饵团雾化,然后吸食。饵团在水里的比重,比水大不了多少,因此紊乱的水流会让饵团晃动甚至小范围上下起浮。当然漂目也会有动作,此时提杆要么空,要么挂鱼尾巴。万金油。味道太刺激,但是为啥老是抽完烟,烟头扔水里?尼古丁的味道够刺激了吧?很多人都说中了一条大鱼,瞬间冲出去切线了,这种现象要么是刺鱼过猛,幅度过大,刺鱼的时候把鱼弄惊了,直接冲出去切线。而另外一种就是像上面说的,挂鱼尾巴上了。挂鱼尾巴上,那拉力至少是挂鱼嘴时拉力的两三倍,这也是我们牵牛都牵头,而没有牵牛尾巴的。所以所跑的鱼不一定是巨物。继续回到水底,当窝子里鱼越聚越多,窝料已经没有的情况下,有一部分鱼就走了。但还是会有一部分留下,而且也依然有远处的鱼过来。原因有三:一是走的那些鱼警觉性高,饵团的风险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走了。二是窝料虽然没了,但是味道已在水中向四周扩散(如同水盆里滴一滴墨水),远处的鱼随着味道的浓度变化找到了已消失的窝子。3.路过的鱼看到鱼群,便凑了过来,鱼能引鱼。这也是大家选窝喜欢选鱼道的原因。有饵没窝的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警惕性最差的鱼铤而走险了。吃饵!只要有一条鱼吃饵,接着其它鱼就也跟着吃饵了,慢慢的直到抢饵双飞。吃饵进行到一段时间后,饵团周围的都是体型大的鱼,周边的确是体型小的鱼。这和之前吃窝料时候大小分布正好相反。因此也验证了,大鱼警惕性高,在鱼以为安全的情况下,大鱼会占窝。这也和我们实际钓鱼情况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