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鲤鱼体积大、冲劲足,是钓鱼人喜欢垂钓的众多目标鱼种其中之一,延伸出的垂钓方法、技巧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介绍的。正如钓友的问题“钓鲤鱼究竟是躺底好,还是一钩着底、一钩悬浮,还是钓浮好”为更准确、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 具体如下。
1、辩证看待钓躺底、一钩触底一钩悬浮及钓浮2、3种垂钓方式的不同及使用范围
辩证看待钓躺底、一钩触底一钩悬浮及钓浮
如果钓鲤鱼脱离具体的垂钓环境,简单地认为钓躺底好,或钓浮效果佳,亦或者更适合一钩钓底或一钩悬浮,显然不够准确。鲤鱼属于底层鱼,正常水温环境下,绝大多数时间逗留、栖息在水底,但仅仅是时间上的延伸,遇到特殊的水体环境,比如低温时水温回升或者水体溶氧量减少,再或者食物的吸引,都会出现鲤鱼游离水底而上浮的现象。那么此时钓鲤鱼,固执的依然钓底,自然难有好鱼情。
再者三种情况,好与坏也有个人的主观判断。笔者曾接触多个年长野钓达人,但不同其他钓友,每次垂钓都适用双铅钓法,即一个铅坠悬浮,一个铅坠躺底,自然钩饵躺底,但钓友却坚定地认为这种垂钓方法钓鲤鱼效果最佳,也曾多次见到钓友把4/5斤鲤鱼斩获。而另个钓鱼有每次至少让钩饵触底,一钩悬浮,也有不错的渔获,他的理由是把轻口鱼、老滑鱼都能有所兼顾。综上所述,3种浮漂调钓方式钓鲤鱼,都有获得好鱼情的可能,到底哪个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种垂钓方式的不同及使用范围+通过对三种垂钓鲤鱼方法的辩证分析,不难看出脱离具体垂钓水域、环境、水情、鱼情,直接说某个垂钓方法更好,是不够准确、全面的,具体如下。
1、钓鲤鱼,哪些情况更适合铅坠躺底铅坠躺底,意味着钩饵也完全触底,属于极顿的一种方式,一些轻微、琐碎的微小信号,浮漂是无法准确显示的,同时铅坠躺底也提供了较大的附着力,稳定性佳。分享几个常用的垂钓环境,如下。
比如小杂鱼闹窝:小杂鱼闹窝时,如果钩饵缓慢下落,自然容易引起小鱼的叼啄,所以重铅沉底,钩饵迅速着底、就位,避免中途小鱼截口,保留饵料等待鲤鱼的吞食。另外重铅躺底,过滤掉一些小杂鱼啃食饵料的杂乱信号,浮漂不至于上下起舞,一旦浮漂有大的顿口,特别是缓慢、稳定下沉、上顶的浮漂动作,很可能是鲤鱼的吃饵,这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了。
比如河流走水、刮风情况:河流走水、刮风时,浮漂被冲击得东倒西歪,甚至被淹没,鱼吃饵的浮漂动作难以显示。所以铅坠躺底,稳定住浮漂,这时在将铅坠两端的太空豆打开,子线自由滑动,鲤鱼吃饵过程中,出现大的浮漂动作,能有效现在出来,避免错失鲤鱼的吃口。
2、钓鲤鱼,哪些情况更适合钓浮前文稍有提及,鲤鱼栖息底层并非固定不变,各种环境都有可能导致鲤鱼的上浮,具体如下。比如冬季、早春水温回升:冬季、早春水温整体偏低,鲤鱼在趋温性的驱动下,多栖息在深水底层。当阳光辐射增强,水温回升,鲤鱼的侧线感知水温变化后,会向水温较高的水层游动、聚集。所以在钓底,遇到鲤鱼的几率大大降低,这时即使该钓底为钓浮,等待鲤鱼的吃口。
比如夏季阴雨天气:夏季气压低,溶氧量减少,阴雨天气,气压更低,所以中下水层常用溶氧量不足的情况,此时活跃在底层的鲤鱼在趋氧性的驱动下,多向上层水域游动、活跃。阴雨天气,如果仔细观察水面,常有大鱼泛起水花、涟漪。这种情况下,钓浮常能碰到大鲤鱼的吃饵,并且摄食迅猛,黑漂多有发生。
3、钓鲤鱼,哪些情况可一钩悬浮、一钩触底一钩悬浮、一钩触底是最经典的调钓方法,是野钓中最常用的调钓方式,不灵不顿,那么这种方法在一定水域情况下,也能钓鲤鱼。
比如鱼层混乱的情况:水温稳定,特别是投掷的是玉米面、豆饼粉等粉末状时,窝料分子充斥在各个水层,鲤鱼逐食的需要,每个水层都有鲤鱼的痕迹。这时可根据水深调节上钩、下钩的间距,40-80公分距离均可,下钩饵着底负责垂钓底层鲤鱼,上钩钩饵悬浮兼顾其他水层的鲤鱼,值得注意的是,垂钓水域不宜太深,否则下钩饵不宜触底。写在后面通过上文介绍,不难看出3种垂钓方式在特定的鱼情、水情都会有不错的吃口情况,问题的关键是钓鱼人需要准确判断出鲤鱼的鱼情状态,到底是在栖息在水底,还是上浮。另外钓鱼是个系统工程,像饵料选择、钓点选择、窝料搭配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渔获,所以除去浮漂调钓外,其他环节钓鱼人也需足够的重视,相信这样更好的渔获几率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