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分布情况
进入春晚时节依然是鱼类进食量较大的季节,鲫鱼在繁殖期前后,鲤鱼、草鱼、青鱼等还在大量进食准备繁殖,所以此时选择钓位可以通过食物分布的情况来选择。凡是食物多的地方,或者通往食物多的地方往往都容易钓到鱼,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找鱼道和鱼窝。
晚春钓鱼是非常适合选择鱼道的,因为此时鱼类的觅食范围比较广。鱼道主要就是宽变窄、铧尖、大小水面相连处等这些经典的地形,不过要注意一般不需要钓深钓远,水深2米左右就非常合适。
鱼窝的概念就是食物较多的地方,或者鱼类感觉比较安全的地方。比如钓鲫鱼,往往不会脱离了钓水草,水草区域食物比较丰富,同时也方便鲫鱼躲藏。
水下有枯枝烂叶,树桩石缝,这些地方都容易有鲫鱼;鲤鱼喜欢水底不平的地方,比如缓坡、水下有沟高台的地方;草鱼比较喜欢芦苇丛附近,或者入水口、下风口位置。通常来说,凡是地形比较特殊的地方,地形特点异于周围都可能有鱼窝。
二、水温变化情况
春季钓浅滩,是因为春季的气温不高,浅水升温较快,浅水比深水更适宜,所以春季钓鱼不需要钓深,这就是利用鱼类逐温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地形做钓位,更需要注重深浅远近的选择,否则照样还是钓不到鱼。其实基本规律是气温低找水温高的地方,气温高找凉爽的地方。
晚春临近夏季,在钓位选择上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变化。首先是从浅水到深水的过度,其次是从向阳方位到背阴位置的过度,所以选择钓点是深浅都可以尝试,向阳和背影可以试试兼顾,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鱼窝。
三、溶氧的高低情况
只要气温升高,水中就容易缺氧。水中的溶氧跟水温、风、气压、活水等因素都有关系,所以低气压天气其实未必不能钓鱼,只要选择合适的钓位即可。活水,比如缓流的区域,例如洄湾处、拐弯处等急流变缓慢的地方。
还有下风口、出入水口都是活水的概念,这些地方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容易有鱼窝。如果晴天出钓,一定要选择有风的天气出门,无风天气在晚春时节就开始变得难钓很多。注意一年四季往往不钓西风和西南风,这种风向是气温飙升的标志,会出现鱼不适合水温大幅度升高,出现浮头不进食的情况。
晚春常有升温和下雨的天气,升温时浅水溶氧高,下雨时也是浅水溶氧高,所以此时要注意不但可以钓底,也可以尝试钓浮,选择合适的钓点还不够,还要找准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