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虽然天气依然很冷,感觉和冬天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早春的平均温度还是在缓慢上升的,到了晴天的中午我们就会感觉到很暖和。因此很多猫冬的钓友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拿出钓具行动起来了。
不知道这段时间经常出钓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行,那就是我们在早晨八九点开钓鱼口很不错,但是随着太阳的高升鱼口会慢慢变少,到了中午11点之后甚至会出现停口的情况。有的钓友就怀疑是因为刚才钓得太多窝中没有鱼了,于是赶紧补上点窝料重新诱鱼,但是依然没有鱼口。如果钓鱼人有耐心持续等待,到了下午三四点左右又开始有口了。
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说,早晨和下午温度低应该钓不到多少鱼,到了中午太阳照射温度适宜,鱼口应该很不错,怎么实际情况却是反过来的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鱼的习性上找原因。鱼儿是变温性动物,自己的活动直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外界温差过大它们就会停口;另外因为鱼儿生活在水中,水中的环境大多数是比较昏暗的,所以鱼儿都是喜欢比较暗的环境,如果生活的地方太过明亮它们就会非常不安,也不会开口吃食。
知道了鱼儿的这两点习性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中午钓不到鱼,早晚鱼却很多的情况了。因为现阶段我们钓的主要还是鲫鱼,鲫鱼比较耐寒,在早春虽然温度还不高但是并不会影响鲫鱼进食。早晚太阳光强度不高,上层水温缓慢上升,这个时候鱼儿会游到深浅交界处觅食,此时的鱼当然很好钓。
但是到了中午随着太阳的照射上层水温迅速升高,气温差比鱼儿生活的水层高很多,鱼儿自然不适应了;另外早春季节水草、浮游动植物等还没有发芽,水质还是很清澈的,直射的阳光将中上层水照得很是明亮,鱼就更加不适应了。
因为这两个因素,鱼儿到了中午就会重新回到水温比较稳定的深水区或者游向背阳的阴凉区活动。所以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当发现到了中午没有口了,这是外界环境造成的停口,我们就不要浪费窝料再去补窝了,完全可以暂停钓鱼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到了下午4点左右太阳快要落山时再重新打窝垂钓。
如果钓友们中午还是想要继续垂钓,也还是不能继续补窝,因为这个钓点的鱼儿已经走了,其它鱼也不会进窝,所以继续补窝只能浪费窝料。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更换钓点,更换的钓点要没有太阳直射。首选的钓点当然还是有水草的位置,水草可以遮挡阳光,同时水草处的水温也比较平稳正适合鱼儿活动;其次如桥墩下面、有建筑物遮挡的背阳处都是很不错的钓点。这些地方中上层的水温虽然比向阳处低不少,但是这并不会影响鲫鱼吃饵,反而因为没有阳光直射会将其它地方的鱼吸引过来。
因此钓友们在早春出钓时也不要简单地认为哪里的水温高哪里的鱼儿就多,还要考虑到温差、光亮程度等问题。如果你早晨上鱼很好的钓点停口了,那就暂停补窝换到一个背阳处重新打窝垂钓,等到了下午太阳快落山时重新回到早晨的钓点打窝,鱼儿自然就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