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正在持续升高,大中午穿着羽绒服都会觉得热,春天的脚步真是走的极快;有钓友留言,想知道初春钓鲫,用台钓钓法,子线长一些还是短一些,理由和根据又分别是什么呢?
其实台钓钓鱼,子线长短,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甚至使用不同的料,在应对不同的鱼情时,孤立的说子线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都是不合适的,但是又不能说长有长的好,短有短的好,这样的话,就有点和稀泥了,所以就按照钓友咨询时给出的前置条件,春季、钓鲫,这两个关键词,来分析一下,春钓时,我们用长子线好一点,还是用短子线好一些。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春季鲫鱼的吃口,春鲫在初春和晚春,吃口表现是不同的;因为生理习性,春鲫多在3月中旬~下旬开始产卵,也是我们说的摆籽,在摆籽前,鲫鱼的食口,随着温度提升,食口也越来越好,初春的温差变化,和冬末其实是一脉相承;到了晚春,鲫鱼过了摆籽期,体内的脂肪也消耗一空,鱼口会非常好,但是进食的味型,已经不同于初春的腥、香,口味已经开始杂乱了,这也和春末夏初,气温提升之后,全水域食物来源会更丰富,有着直接的关联。
图片
那么根据以上的食口特性和生活习性来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几个推论:
1、初春钓鲫,如用传统钓,子线不宜长;初春鲫鱼活力不够,虽然能张开嘴,但是和冬季的鲫鱼区别真的没多大,过长的子线讯号传导的速度也会慢一些,加上传统钓法多采用铅坠沉底钓,子线太长,那抓口就更慢了。
图片
2、初春钓鲫,台钓时,长子线比短子线更容易诱鱼,也利于鲫鱼食口;首先台钓多是悬坠钓法,就算是子线都弯曲,那相对传统钓而言,漂组也是灵敏的多,所以不管子线长短,抓口都比较容易;但是考虑到初春鲫鱼的特点,结合冬季鲫鱼的特性,那就是懒得动,懒得游,甚至是懒得吃,那长子线就比短子线要合适的多;短子线虽说信号传导有优势,但是在动态诱鱼上,却没有什么明显优势,长子线进水后,并不会快速沉水,而会有一个下沉的过程,加上鲫鱼胆小,较长的子线离漂座、铅坠远一些,能让鲫鱼减少警惕;加上长子线在水中,对鲫鱼而言,比短子线更好吸食,不挡口,总体来说,子线长,还是占优势的。
图片
3、晚春钓鲫,子线不可太短,也不可过长;有钓友会觉得这句话有点和稀泥,为什么不能太长或太短呢?第一,晚春多风,子线太长(对折30厘米以上),抛竿时风一吹必然偏离钓点,子线太短(对折15厘米以内),风大,漂相杂乱,有没有真实鱼口根本看不出来。第二,晚春初夏之季,大多数水域都开始灌水涨水,子线太长易挂草挂底,无法准确落到钓点,子线太短的话,沉底速度太快,起不到诱鱼的效果,而饵料太过于轻质,可能没沉底就截口了,往往还抓不上口。
最后,顺带就是提一下长子线的两个常用钓法,一个是飞铅钓,一个是跑铅钓,都是非常适合长子线作钓的钓法,尤其在冬末初春,使用这两种钓技,往往还能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