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钓时间的选择 冬钓鲫鱼,比其他季节难钓一点。就时间上来说,从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比较寒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季,就冬季的整个时段来说,钓鲫鱼时,又是有区别的。 1.钓“两头” 即钓早、午。早上8-10时,下午14-16时最好。早上8-10时,水表层经过一夜的寒气侵袭,水表和底层温差较大,上层的水温要比水下底层冷得多了。换句话说,就是水下的温度还能适应鲫鱼的生活,此时,鲫鱼便开始一天的觅食。下午14-16时,阳光把上下水温晒得相差无几,鱼儿又会游到浅水区晒太阳和觅食,在这些时间里,垂钓到鱼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冬季钓鲫,还是选择钓“两头”为宜。 2.钓背风向阳深水区 在“三九”寒冬时节,要选择鲫鱼群居的背风、向阳、水深的坑、塘。因为这里的水温比其他水域相对要偏高一些,有利于垂钓。 初冬时节,往往会出现多日晴天,气温只要超过8℃,鲫鱼就会游动觅食。此时的钓点,最好选择深、浅交界处或有水草的水域。 3.钓连续晴好的天气 冬季钓鲫鱼的时间段,最好是在连续天晴,温差相对较小,有小风、小浪天气的当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特别是在冷空气袭来之前、雾转晴天的天候最为理想。鱼儿的生活习性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一日三迁,因为天气是会影响到鱼儿的洄游活动的。在南方,当气温低时,鱼儿便藏身于深水区,当太阳升高时,由于热能辐射着水面,浅水域升温较快,鲤、鲫等鱼类多游向气温高的水域去晒太阳、闹嬉戏,这时,便是垂钓鱼儿的最佳时候。 当然,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水面温度即使降至0℃,甚至更低,深水区的水温也能保持在4℃左右。而一般鱼类的最佳生活水温是15℃~25℃,超过 30℃或低于 4℃时,它们就不吃不动了。而鲫鱼属耐寒鱼类,在4℃时还是有食欲的。 二、出钓天候的选择 冬钓鲫,宜选择在无风的晴天和阴天最好。因为这个时段的上层水温比下层水温低,鲫鱼都在水底栖息活动。 1.选择有阳光、风小或无风的天气 这时水温一般都低于10℃,鱼儿的觅食程度很差,但是,如将鱼饵送到了鱼的嘴边,逗它,鲫鱼、鲤鱼甚至草鱼也是会照样上钩的。所以在垂钓时,在水深、向阳、避风暖和的地方下钩,必然有所收获。 2.选择连续晴好的天气 连续晴好的天气,气温稳定,不管天晴或是阴雨,只要有一个连续三天以上的稳定温度,就可外出垂钓,避免在晴雨转换或温度升降幅度较大时外出。从气象学的角度看,选择持续一段晴好天气后的某一天,特别是在晴好天气快结束而寒流即将侵袭的头一两天,寒流到来的当天,水温也是不会马上聚降的,这时,外出垂钓,也是可以的;而寒流过后的一段时间,则不宜外出垂钓。这是因为寒流到来之前,鱼类会敏感地觉察到天气即将变化,因此,它们会积极寻找食物补充体能。而寒流过境后,水温会有大幅度的下降,鲫鱼会变得不吃、不动地躲藏到水温较稳定的深水区去了,以此求得体能的最小消耗。每天的早、晚,温差较大,也是影响到垂钓人钓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出钓时机,还是尽可能地选择在早、晚温差变化较小的日子,理论上鲫鱼会显得更为活跃一些。 三、钓点的选择 我国钓界有一句谚语,叫做“三分钓技,七分钓点。”意思是告诉垂钓人,你别小看了钓点选择的重要性。 1.选择向阳、背风的浅水区 由于季节的转换,冬季气温大幅度下降,鲫鱼纷纷游向深水区。但一旦有了太阳,浅水区经阳光一照,马上水体温度就会攀升,鲫鱼们便纷纷从深水区游向浅水区晒太阳,身体也开始活跃起来,一旦见到鱼饵,便会吞食。 2.选择有水草、涵洞的地方 钓鱼人有句口头禅:“冬钓不钓草,等于瞎胡闹。” “冬钓不选洞,鱼篓定会空。”一般进入冬季以后,鱼儿为了避寒,都喜欢钻入洞穴(石缝、树洞、桥梁底柱)以及杂草丛生的水体之中,它们视这些地方为越冬的理想家园和安乐窝。因为这些地方既可避寒(夏季避暑),又多浮游生物(是天然的饵料库),且又可繁殖后代(是生儿育女的温床)。它们在水温适宜时,一旦闻到香气浓重的饵料以后,便会觅食上钩。 3.选择远、深水区 钓迷们都常说:“冬钓远”、“冬钓深”,这话千真万确。一般鱼儿在天寒水冷以后,都潜入到远离河岸的深水区域过冬防寒,这时深水区的水温,要比浅水区高一些。一旦水温升高,温度适宜,它们便会游弋起来,如果这时遇到合口的香饵,也会摄食,补充消耗掉的能量。 4.勤跑、多问 垂钓者在打窝以后,得视情而定,避免孤守阵地,让时间白白浪费。一旦钓不上鱼儿,那你的腿脚必须放勤快些,说话放慷慨点,要善于向当地熟悉情况的老乡请教,避免久守落空,要灵活地、千方百计地寻找到鱼儿的下落,唯有采取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冬钓收获。 5.选择远离噪声的地方 一般说来,鱼儿都喜欢安静,害怕声响,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噪音,都会使它们远远地避让,或是逃之夭夭。因而,在我们选择钓点时,都应该选择远离闹市区,远离公路,远离鸦雀吵闹的地方。闹市区,人声鼎沸;公路边汽车的喇叭声响“笛笛”;树林边鸟啼声声……都会把鱼儿吓跑,所以,这些地方,均不宜选作钓点。 四、钓具的选择 我国民间有谚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磨刀虽费时,不误砍柴工。”冬钓,摆在面前的,首先是钓具的准备。 1.钓竿 手竿钓,通常采用3.6~5.4米的软调碳素竿,也可用4.5~5米的矶钓竿或碳素手竿改的带轮竿,挂串勾垂钓。这种钓法要轻巧灵便,一只手较长时间持竿不累,又能远投,万一碰到大鱼,可以放线遛鱼。串钩钓法不同于海竿糟食底钓,虽然钓竿都是海竿。用来钓串钩的海竿不宜太硬,以软调为好。冬钓宜选择长竿、软竿施钓,也就是说,尽可能钓远、钓深。 但是,冬钓鲫鱼,有时也使用短竿钓,那就是在晴好天气的时候,如上午10时以后,浅水区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晒,肥鲫便从深水区或洞穴处游出来,到那里去晒太阳,遇到适口的饵料,也不客气地吸食起来。因为这里靠近岸边,钓鱼人无需使用长竿,1.8~2.1米的小矶竿、小筏竿或者是2.1~3.2米的小海竿。这类竿子,竿梢细,弹力好,灵敏度高,可以轻而易举地钓取它们。 2.鱼钩 手竿钓使用丸形、袖形4~6号小钩,同号的朝天钩也是首选,单钩、双钩均可。因天气冷,鱼嘴张幅较小,所以钓钩宜小不宜大。串钩钓钩子要小,钩条要细,这样便于鲫鱼吞食上钩,如伊势尼7号、海夕7号、丸セ8号、チヌ1号、伊豆9号都可,经过长期实践,这些钩的中鱼率较高。特别是丸セ8号,チヌ1号,这两种钩除了钩条细以外,且都是歪嘴钩,极易扎进鱼的口腔,常绑串钩的钓友,建议选择这两款钓钩试试,或许就有惊喜。 3.钓线 通常选用主线直径0.2毫米,脑线直径为0.1毫米的。总之,只要保证鱼儿上钩后,拉力达到不断线、不跑鱼为宜。 选用0.5~1号钓线亦可。绑串钩时,连接线以直径0.3毫米,绑钩线直径0.2毫米即可。绑钩线细一点软一点便于鲫鱼吞钩。一副串钩一般绑3只钩,每只钩的距离为20厘米左右。绑钩线中间一只钩约为8厘米;最底一只钩约为6厘米;最上一只钩约为10厘米即可。钩之间保持这样的间距,就不会相互打绞与缠绕。 4.浮漂 冬钓鲫鱼,浮漂尽可选用小号的,这样,避免鱼儿在吞食挂钩后,因信号低弱而忽略。 在实际操作时,在浮漂的选择上,以三星浮漂、七星漂、立漂为好,总之,是不宜选大,否则就无灵敏度了。 5.铅坠 在钓具匹配的时候,一般选用24号保险丝为坠。分两段缠绕,上坠大,下坠小,坠距间隔为30~40厘米。由于浮漂的作用,让钩饵在水底呈现浮游状态为好,让饵食去逗鱼、找鱼,引诱鱼儿上钩。在铅坠同浮漂的配比上,更加注重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及等量变化的关系。 五、钓饵的选择 1.诱饵 可以到渔具商店购买市售专用诱饵,也可以自制诱饵。冬天钓鲫鱼,诱饵要香,以“药米”为上乘。取灵草50克、排草60克、香松50克、小茴30克、滑石30克、大黄10克,放入高粱白酒浸泡一个月左右,就可使用了,而又以浸泡的时间越久,效果则越好。垂钓前夜,将药酒倒入少许装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制成“药米”,“药米”入水后,香味颇浓,鲫鱼闻到,高兴死了,久久都不会游开;也可使用麦麸、玉米糁、菜籽饼之类浸泡;还有啤酒糟、食品屑儿等,掺入少量的食用香精或曲酒、糖等,效果也很佳。 2.钓饵 寒冬钓鲫鱼的钓饵一般是以活食为主,而线虫、蚯蚓效果则最佳。这两款钓饵腥味浓、蛋白质含量高、颜色红艳,下水后又能蠕动,鲫鱼见到如此美餐,岂能放过!素饵则以米饭和面食为主。 小虾也是鲫鱼(尤其是大肥鲫)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在夏季垂钓时,一般说来,使用蚯蚓和面饵效果不佳时,换上鲜活小虾也常会有种奇特的效果。冬天鱼吃食不勤快,用上活饵后,它最能引诱鲫鱼吞饵挂钩了。 六、钓法选择 1.逗钓 每次下钩后轻轻上提钓竿20厘米,用以引逗窝内的鲫鱼张口。一个窝子最多钓两条鲫鱼后就得要补窝,并做到补窝后立即去钓另一个窝子。这样来回往返地运动——垂钓,等于借腿(走路)取暖,又有好收获。 2.把握提竿时机 冬季钓鲫,究竟如何把握提竿时机呢?钓鱼人都熟知,寒冬水温低,鲫鱼游动、觅食的速度慢,以钓守窝为佳。打窝后,鲫鱼游进窝点需20-30分钟,因而,垂钓者要耐心地守候,耐得住寂寞。切不可“性急意乱”,不断换位。下钩之后,还应随时提动钓钩,使死饵变活饵,刺激鱼的食欲,诱它上钩。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适时提竿非常重要。寒冬,鲫鱼摄食时嘴张得很小,动作极其轻微,因此要集中精力观漂,稍有颤动即应马上提竿。按照以上钓具的组合,鲫鱼吃饵上钩后,如果用“三星漂”和“七星浮漂”,一般是水中和水表的一、二粒悠悠而上;如用立漂,一般是浮漂缓缓上升或平倒于水面或缓缓下沉,这便是提竿的最佳时机。一见浮漂有微动,便适时提竿,千万不可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