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酷热难耐,可以说是一年四季当中最难钓鱼的一个季节,除了鲢鳙鱼,翘嘴和小白条还能保持不错的觅食欲望,其他的鱼种都是爱吃不吃的状态,时不时给你一两口,让你提提神。
炎热的天气使很多钓鱼人开始由白天出钓转为晚上夜钓,晚上水温舒适,天气凉爽,既可以纳凉又能钓到鱼,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即使夜钓有这些优点,但是还有三个因素一直影响着你的鱼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初步分析一下,让问题浮出水面。
第一个因素:漂相不明显
在晚上夜钓时,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装备,比如说夜钓灯,电子漂等等,都不能像白天那样自然。在夜钓时,水面的光线反射,视线不足等等,导致我们在看漂的时候很容易眼花,看不真切鱼漂的动作,导致提前起竿刺鱼或者慢上一拍。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提高饵料味型和缩短子线长度的办法。首先来说一下饵料味型,在晚上钓鱼,小杂鱼闹窝的几率大大减少,体型较大的鱼儿频繁出没,这时候可以在饵料味型上,钓得腥香一点,可以有效的刺激鱼儿开口。
鱼儿咬钩的力度大,鱼漂信号自然就很容易识别出来。再一个就是子线长度,我们都知道,子线越长,鱼漂信号传递的损耗就越大。想要信号快速传递到鱼漂上,只需要将子线长度缩短,大概10公分左右就可以了。
第二个因素:鲢鳙鱼进窝
鲢鳙鱼没有特定的觅食时间,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你的饵料味型对口,雾化效果好,那么都很容易吸引鲢鳙进窝。如果是在白天,那么这种情况很容易被我们钓鱼人判断出来。可是在晚上,视线不足的条件下,即使是资深的老钓手,也会出现误判。所以说,在有鲢鳙鱼的水域夜钓,看见鱼漂一会上顶一两目,一会儿下沉一两目,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鲢鳙鱼进窝了。
解决办法同样有两种,要么就是直接改为垂钓鲢鳙,要么改变饵料味型,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拉丝粉,增加饵料的粘度,同时雾化效果也会大幅度降低,没有大规模的雾化区域,鲢鳙鱼进窝不久便会离开。
第三个因素:起竿刺鱼动静大惊散鱼群
咱们在夜钓的时候,中鱼和没中鱼都是比较纠结的。如果中钩的鱼比较小,那么起竿刺鱼,溜鱼的动静自然不会影响进窝的鱼群。如果中鱼的体型较大,加上操作不当,起竿刺鱼不规范,那么就很容易惊散鱼群,得不偿失。
解决办法就是,采用调性偏软的鱼竿,比如说28调,或者28偏37的鱼竿最合适,在长度方面,建议采用4.5米到6.3米之间的鱼竿,太长或者太短都不太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