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都知道,在自然水域垂钓时,由于水深和面积的影响,所以很难发现鱼的栖息地。俗话说:鱼“一日三迁”,其含义是指鱼在一天当中,会根据不同的时段,游向不同的区域。因此,要想钓到鱼,首先就要找到鱼儿藏在什么位置。
这个钓友太阴险了吧[破涕为笑][破涕为笑],为什么好的钓位也能空军?#钓鱼#户外#钓鱼人#钓鱼视频#同城钓鱼群@钓鱼封神榜视频号 📷常言道:“近水识鱼性”。对于钓鱼高手而言,即便是在陌生水域,只要通过4种方法,就能准确地找到鱼的藏身之处。但随着喜欢钓鱼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独门绝技”钓鱼人是心照不宣,谁都不愿意向外透露。那么,在陌生水域如何寻找到藏鱼最多的“宝地”呢?
这个黑坑老板有点意思,大娘大爷来进货@钓鱼封神榜 #钓鱼#户外#黑坑盘老板#钓鱼视频#同城钓鱼群#钓鱼群视频号 📷
分清真假泡泡找鱼
在陌生水域垂钓时,如果想准确地判断鱼群所在位置选择钓位时,就可以通过观察水面的鱼泡,不同的鱼种吐出的鱼泡各不相同。如果水面有零星或单个的泡泡,如黄豆般大小,这就说明该区域藏有鲫鱼;鲤鱼泡泡则会形成串状,并且还会不停地走动;草鱼吐出的泡泡,通常是3~5个大泡泡,还会伴有几个小泡泡。📷但常能看见水底冒出的水泡,有些是鱼在水底吐出的泡泡,不过也有的泡泡则是沼气等,所以这些泡泡是区分真假,但要想分辨出来倒也不难。凡是在同一个位置冒出的泡泡,且伴有一定的规律,无论泡泡是大是小,这种情况多数为假鱼泡。而鱼在水底吐出的泡泡则是不规律,且露出水面时不易爆裂。📷
看鱼翻腾的水花找鱼
在水边游玩或垂钓时,经常会看到鱼在水里翻腾或跳出水面的现象,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寒冷的冬季除外。钓鱼人都知道,鱼是具有群居的习性,能看到鱼儿在某一区域翻腾,这就说明了鱼在这一片区域活动。所以,可以利用鱼翻腾的习性来寻找鱼群。📷鱼翻腾出的水花区分两种:一种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捕食鱼虾时造成的水花,这种一般动静较大;另一种是较为温顺的“四大家鱼”,因吸取氧气或觅食水面的食物,而产生的水花较小。如果是有大量的鱼翻腾或浮出水面时,这就说明水中缺氧,即便是找到了鱼群也钓不到鱼。📷
看风向找鱼
风,对于钓鱼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风会不停地制造出浪花,从而产生大量的氧气,可以促进鱼开口觅食,但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有风的天气却不好钓。其实,风对钓鱼还有一个重要的帮助,可以利用风向而巧妙地找到鱼群,只不过知道的钓鱼人并不多。📷一年四季当中南风多为暖风,温度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尤其是清明、谷雨之后的季节风,气温会逐渐平稳上升,此时不光是鲫鱼、鲤鱼游向了浅水,其中还包括草鱼和青鱼。所以,刮南风时多选择上游垂钓,而“五一”过后即将进入高温季节,此时就要选择迎风垂钓。在高温季节要想垂钓大鱼,就一定要选择迎风施钓,因为风向会将水中漂浮的食物吹向一个区域,而自然水域的食物本身就匮乏,所以鱼儿会顺着风向追逐食物,尤其是滤食性的鲢鳙鱼,以及底栖习性的中大型的鱼种。不过,要想钓小体型鱼类,还是要选择避开风口的内湾。因此,可以根据风向来选找鱼群。📷
看周围环境找鱼
在陌生水域,还可以根据水体周围环境找鱼,尤其是有水草、单棵草、群草、片草之类,或者是排列的芦苇荡,以及茭菱、水花生这类的浮草。因为鱼和水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自然水体环境下,可供鱼在白天栖息藏身的区域本身就少,而鱼一般都会藏身于有遮蔽物的区域。另外,水草不仅可以提供隐蔽的栖息场所,还能提供充足的食物。有水草的环境周围,一些水生昆虫都会在水草上繁殖,而鱼在每年的4~6月份之间,也会依托水草产卵。除此之外,还可以看水域周围有没有枯死的灌木,或者是瘫倒在水面的树木。虽然这些区域藏有鱼群,但在垂钓时需要注意挂底!📷最后:陌生水域寻找鱼群,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分清鱼群活动的走向。比如说,春秋两季低温天气的晴天,太阳在东方的天空升起后,鱼群便会来到水域的西边或西北角;午后,太阳逐渐向西运动,此时鱼群便会转移到水域的东边或东北角;夏季高温季节,自然是选找遮阴避阳区域,因为鱼儿也怕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