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季节,感觉这鱼儿越来越难钓了。拿黑坑钓鲤鱼来说,在同一个鱼塘钓同样个体大小的鱼儿,为什么用春天的办法拿它们没办法了呢?
比如说本来细线就完全可以溜上来的鱼,到了夏天却往往发生断线、撇钩现象。本来用浓腥、浓香饵钓的好好的,到了夏天鱼儿却对它们爱
春天时节,鱼儿刚刚从缺食少粮的冬季挺了过来。在太阳直射的作用下,水表温度开始慢上升,然后慢慢带动下层水温上升。在鲤鱼栖身的底层温度达到8℃左右时,鲤鱼开始慢慢开始觅食。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其摄食量和活动量也在慢慢提高。
鲤鱼的最佳摄食温度大约在20℃至27℃之间,在未达到25℃之前(也就是春天)鱼儿活跃度仍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尤其喜食单位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蚯蚓、红虫、浓腥饵等。
在温度达到20℃以上时,也基本预示着进入了夏天,水温正好介于鲤鱼的最佳摄食温度区间之内。这时鲤鱼进入摄食旺盛期,也正是鲤鱼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此时鲤鱼摄食量大增,体力空前充沛而且更加偏爱植物蛋白含量较多的食物。
小结:夏天是鲤鱼摄食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时的鲤鱼吃口明显比春天口壮。只要咬饵就是明显的大顿口,而且中鱼后鱼儿的挣扎力度较春天有所增强,尤其是体型较大的鱼类,很难用春天的钓法将其降服。
窝量小,满足不了鲤鱼摄食量需求。春天我们一般采用搓饵带散炮的方式来垂钓黑坑鲤鱼。假设在窝量相同、鲤鱼数量相同的前提下,春天的时候一斤窝料鱼儿就吃好久。但到了夏天,同样多的窝料很有可能一会儿就被吃完了。窝里饵料少了,鱼儿自然会跑到其它窝料多的地方继续觅食。
整改方向:在允许手抛窝的黑坑,如果春季我们每次垂钓前投入三分之一包窝料,这时建议投放至少半包的窝量,同时尽量加入小直径幼鱼颗粒、麻团颗粒或者小米之类的东西,增强留鱼效果。
浓味过大,熏跑窝点内的鱼或者鱼不进窝。春天温度相对较低,我们通常采用加大饵料味型的方式来刺激鱼儿的嗅觉和味觉,诱其进窝,引其上钩。到了夏天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鱼儿的嗅觉和味觉恢复到最佳状态,再沿用那种较浓烈的味型时鲤鱼反而会感觉到刺鼻了。
另外,鲤鱼的习性和人的习性趋同,夏天天热、天闷时也喜欢吃些素味、易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是其自然天性所致。因此如果继续应用大腥、大香的饵料来垂钓夏天的鲤鱼,反而有可能因味道过浓将鱼吓跑。
整改方向:味型相对春天来说一定要减淡。俗语说的好“春腥、夏淡、冬深、秋香”。因此我们的饵料味型也要相对减淡,比如春天添加剂需要加一盖的量,这时我们只需要加三分之一盖就可以了。气温越高,味型尽量越淡。
补充:果香味型是鲤鱼夏天尤其喜食的味型,具有开胃、促开口的作用。这个味型和其他味型(如薯香、谷物香、六合香等)的添加量正好相反,气温越高,添加量可以适当加大,但也不可过量添加。
在春天,尤其是在初冬大家应用的线组普遍偏小,主要为了应对春季鱼儿开口小、轻等情况。到了夏天,鱼儿们体力格外充沛,虽然线的线径和拉力值没变,但鱼儿的力气却变大了,断线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整改方向:线组相比春天要适当加大。夏天鱼的活力最旺,在提竿中鱼后鱼儿会竭尽全力摆脱鱼钩的牵制。为了防止断线跑鱼,我们需要提高线组的拉力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线号。
线号加大后,其他装备也要及时调整。比如我们垂钓二至三斤左右的黑坑鲤鱼时,在快速抢鱼阶段可以选择3号主线、2号子线;在进入慢蹦期后,可更换为2号主线、1.5号子线;在最后糗鱼期阶段,建议选择1.5号主线、0.8号子线。
为了拉直水线建议应用吃铅量较大的浮漂(吃铅量以1.8-2.5克为宜)。鱼竿还需韧性强、竿身粗、腰力强劲,建议选择6H调性的鲤竿为宜。
最后的补充:
鱼情在变,我们的垂钓策略也要跟着改变。本文结合春天、夏天黑坑鲤鱼摄食习性的差异,分析了夏天在窝量、味型、线组方面进行改变的原因并提出了4点建设性意见,希望能给您的黑坑作钓带来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