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鱼率是个大概念大问题,野外空军也就忍了,黑坑再有低鱼获我们可就真受不了了,今天咱就赶紧从饵料上分析一下上鱼率低的原因吧。
无论在哪,无论用什么钓法,影响上鱼率的原因都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还因地域不同而各不相同。黑坑这地方,按常理来说上鱼应该普遍高呢,可有时也会出现始终无鱼上钩的情况。哪里出了问题?排除大环境如天气、水情、鱼情等问题外,先看饵料。
开饵时,我们除了要注意饵料的主攻性、味道等外,状态也是不能少的,一般我们都希望开出的饵有较强的雾化性,这样能更快更多地诱鱼。
这种想法没错,可一旦我们过多地追求雾化时,往往会忽略饵料的黏度、附钩性等状态,缺失了黏度附钩性,饵料过散(过于雾化),就会在入水过程中分散钓,到了水底基本就没饵了,那这样不上鱼就不奇怪了。
饵料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我们总说鱼饵要夏季清淡、秋季香甜,春季冬季要高腥,可是却总是做不到位。钓鱼高手有时疏忽味道,新手又开不出标准的味道,这对于刁钻的黑坑鱼来说,差错一点点味道,它有可能就打别儿不吃了。不过我们建议钓黑坑,尽量多用原塘颗粒,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常被人用来作喂鱼的主饲料。
到钓点提前做个大窝,别不舍得窝子料,多打点,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大钱都花了,小钱在意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窝子最好味道有穿透力,用曲酒泡制粗粮,粮食以麦麸,玉米糁子,碎黄豆,小米,碎小麦,颗粒为主,用20%的曲酒加以侵泡24小时,加点蜂蜜,不要加任何小药。一般来个2-5斤粮食足够。
在放蜂蜜和酒之前,在蒸锅中蒸,开锅后20分钟取出粮食,风冷,倒入蜂蜜少许加曲酒。杂鱼多的水域,只要天气热,阳光烈,不要考虑去钓,必死。不用考虑跑铅钓,还不如回家抱俩铅球。
黑坑么就必须添加颗粒饲料,否则钓获肯定不稳定。小药加之需谨慎,可以在全天开口不是特别稳定的情况下,酌情逐量添加。
饵料状态的问题,不管你是什么竿子,抛出去,落下去,都需要一个状态,守大鱼,饵料开出来应该是稍硬,稍粘,雾化相对慢,如果是朝几百斤的鲫鲤草这样的标准去钓的话,饵料需要松软可口,雾化散落膨胀比重,都配合得淋漓尽致。
对钓手的每一个细节动作,都要有严格的标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几百斤以上的渔获是难有的,钓快钓多,虽然累,但是很快乐。所以务必练好基本功,直到动作衔接变成习惯,快速准确。对搓饵,抛竿都会有要求,大家可以多学习。时间久了,即使是竞技比赛也会得心应手。